为引领港澳台侨学子追溯红色历史,感悟先辈革命精神,了解城市发展成就,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7日,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海韵寻章,赤忱续脉”实践队集结来自港澳台侨及内地的青年学子深入上海、浙江嘉兴、杭州三地,领略其包容多元的城市气质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切身感受新时代发展的蓬勃生机,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深刻领悟爱国主义精神,赓续中华文脉。
观舟楫千秋,溯海洋文明
7月8日上午,实践队走进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航海历程及海洋文化在中华文脉中的独特地位。先辈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正不断激励着青年学子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以创新精神开拓未来。
访石库门里,悟红船初心
7月8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图文资料和相关影音视频的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意义,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辈们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道路上展现出的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循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实践队抵达浙江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学习“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壮阔历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认识到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船故事,以文化润心、思想铸魂。
铸科技精魂,探文物风华
7月9日上午,实践队前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参观。在高效运转的生产车间,队员们直观触摸中国现代工业接轨世界的硬核实力,体悟民族企业以科技赋能发展、以匠心铸就品质的奋进姿态,深刻理解“制造强国”背后的创新密码与实干精神。
随后,在上海博物馆,3600年的青铜文明在眼前铺展,从夏代礼器到商周瑰宝,队员们从纹饰与铭文中读懂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在与历史文物的对话中不断坚定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自信。
沐学府清风,览城市气象
7月9日下午,实践队前往上海同济大学参访,了解同济大学的办校历史、发展进程、教育理念及其辉煌成就,感受同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从追赶到引领的典型代表。
当晚,实践队来到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眼睛”与“窗口”,也是上海百年风云的缩影,江畔的万国建筑与对岸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诉说着上海独有的城市记忆和时代变迁,向港澳台青年展示中国历史的厚重底蕴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前沿力量。
抚雕床古韵,谒茅盾文魂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漫步在乌镇东栅的青石板路上。走进百床馆,馆内古床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凝聚着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无尽心血,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来到茅盾故居,砖木回廊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叹萦绕心头;细观先生生平陈列、文学著作,其笔尖流淌的家国热忱激励队员们用文字传递力量,用文化凝聚共识,让爱国主义情怀在文学的滋养中茁壮成长。
探智网星河,悟创新律动
循着古人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当天下午实践队走进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沿着互联网发展脉络,队员们深入了解数字技术演进历程;在亲手搭建机械臂的过程中解码机械传动的百年演进,感受现代工业科技的脉搏。
游宋城灯火,品西子春秋
当晚,实践队踏入杭州宋城,仿若穿越千年,感受古代市井的繁华与人间烟火。大型实景演出《宋城千古情》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告诉我们: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的表达;历史是厚重的,但也可以是鲜活而生动的。
翌日,实践队员们来到杭州西湖之畔,于一桥一塔间追寻历史的足迹,在一湖一堤中感悟先辈对自然的敬畏、对文脉的守护。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此次国情实践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让港澳台青年学子在红色圣地感悟初心使命,在创新前沿见证强国伟力,在千年文脉中筑牢文化自信。未来,海外教育学院学子将继续做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者、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播者、民族复兴的有力推动者,让青春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发表评论